氧弹热量计检定注意事项

  一、检定前的准备

  JJG672-2018《氧弹热量计检定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与JJG672-2001《氧弹热量计检定规程》(以下简称“原规程”)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不再标定热容量,而是直接测定发热量。对于仪器使用单位来说,操作人员应按照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中的要求每三个月标定一次仪器的热容量,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备用仪器和某些第三方检测使用的仪器,可能一年都不会被标定一次,甚至有的在上次检定之后就再也没用过,日常维护不到位,性能可能变差。这种情况按照原规程,检定人员去现场后可能多次标定后仍不合格,极大浪费人员的时间精力。而按照新规程的要求,申请检定的单位对仪器需要做一个预处理,假如热容量都标定不过,那自然没有检定的必要了。此外,有些厂家会对一台仪器配置两个甚至多个氧弹筒,以便交替使用,而不同的氧弹筒热容量不一样,原规程对这类情况没有太明确的描述,新规程改为测发热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理论上不同氧弹筒测量出的发热量应该一致。


  二、氧弹筒的检查

  新规程要求氧弹的安全性能应符合MT/T737-2007《量热仪氧弹安全性能检验规范》的技术要求。相比于原规程,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再把氧弹的安全性能作为检定项目。目前生产氧弹热量计的厂家很多,而氧弹筒并没有统一标准,例如笔者单位曾经专门设计制造过一套氧弹压力检验装置用于当时省内企业的型式评价实验,但这套装置对其他厂家的氧弹筒则会因为接口不能完全匹配而无法使用,考虑到成本等问题,也不太可能为一两个特殊的氧弹筒专门做一套接头,故迄今为止笔者单位可以检测的氧弹筒也只有三个厂家。而现在把氧弹筒的安全性能检测独立出来,由使用单位确保其状态是否安全,这样操作更加合理,也解决了之前厂家有检测能力但没有资质,而法定计量机构有资质却不具备全型号覆盖能力这一问题。


  三、检定环境的确认

  氧弹热量计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最理想的情况是有独立的房间且配有空调,避免阳光直射和空气对流。放置仪器的工作台面平整无振动,始终保持稳定的环境温度和电源电压。但到现场检定时会发现,有的实验室把氧弹热量计和烘箱、马弗炉、定硫仪、工业分析仪等一些高温发热仪器放在一起,甚至连天平也放在一个房间,造成使用设备的人员经常进进出出,空气流动频繁,温度变化过大。这种情况下,如果氧弹热量计自身质量足够好,例如外筒体积很大可以抵消外部的这些影响,那检定结果可能仍然合格。但对一些原本就性能在刚好合格范围内的仪器,就很可能会造成超差。因此,检定人员在发现环境条件明显不符合规程要求的情况下,应主动和实验室负责人沟通,等其整改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检定。


  四、氧弹的安装和释放

  随着仪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在使用的氧弹热量计绝大部分都是自动充水和自动测温的,而一些最新型号的仪器,更是具备天平与计算机连接自动称重、自动充氧、自动检测氧气压力、自动检测点火丝安装情况、试验结束自动放气等各种功能,因此安装氧弹便成为检定过程中最大的人为影响因素。称量好苯甲酸后,将其放入仪器配备的坩埚,打开已清洗干净的氧弹筒,注意要用手拧,如果发现拧不动应选择停止并检查哪里出了问题,不要用工具硬拧。按照规程要求安装并试验,注意要尽可能规范地操作,例如在移动不带拉钩的氧弹筒时,应使用配备的提手勾住头部,而不是用手直接抓住弹筒的腹部,试验完成后放气时,应把废气排出室外等。


  五、检定结果的判定

  一般来说,除非仪器使用单位是倒班制连续做样,否则前一天关机后经过一晚再开机立刻检定,第一个样品大概率会出现相对较大的偏差。很多检定员做完六个样品后发现仪器不合格,一般都会追加第七甚至第八个样品,之后才会下结论。但假如是合格B级,基本就不会继续做样了。但实际上笔者多次遇到做完六个样品之后,仪器检定结果符合B级指标但达不到A级指标,接着选择舍去第一次的数据后再做一次,就能达到A级指标。因此,建议检定员计量时观察下数据,如果前一两次测量结果偏离值明显大于后者,那最好再多做两次,以确保给仪器一个最真实的性能判定。


本文《氧弹热量计检定注意事项》链接:/xwdt/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