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大趋势,我国在2020年做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的重大战略决策。《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将由化石能源为主逐步转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对全国各个地区、行业领域明确了目标任务,要求“十四五”期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幅提升重点行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煤炭等高排放能源消费增长,突出能源精细化管理。
能源的管理离不开精准的数据,能源计量与能源审计、能源统计共同构成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基础,而能源计量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被誉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眼睛”和“尺子”。若企业在能源使用过程中没有合理配备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九游会,则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并且对自身能源的利用情况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统计分析,最终导致能源精细化管理大打折扣。因此,在国家“双碳”目标要求下,进一步做好能源计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
首先,我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全球问题治理中正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蜕变,提出“双碳”目标正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不仅能够重振全球气候行动的信心与希望,为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强大动力,更是彰显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其次,“双碳”的本质是发展的问题,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将逐渐与碳“脱钩”,倒逼新一轮能源革命与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以降碳为主要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传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治理,形成全社会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在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碳捕集与利用等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我国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2 南京市能源计量工作现状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关于能源计量工作的部署要求,采取分批次、全覆盖、回头看的方式,对全市113家年综合能耗5千吨以上标煤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审查,依法对强制检定的能源计量九游会实施周期检定,注重对能源计量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持续跟踪整改。
全市组建了能源计量专家队伍,为基础较为薄弱的重点用能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分行业、有侧重地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和技术知识宣贯,统一运用江苏省能源计量审查信息化服务平台,强化对全市能源计量审查结果数据的归集与分析应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联合相关企业开展流体能源计量检测、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测试等关键技术研究。
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培育工作,重点对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体系建设、能源数据采集及应用等方面综合表现优秀的企业采取专家“一对一”精心培育,总结推广示范经验。“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13家重点用能单位被评为江苏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重点用能单位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22%,能源计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 南京市能源计量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南京市重点用能单位主要分布在化工、钢铁、电力等高排放、高耗能行业。经过多轮次的能源计量审查与技术服务,全市大多数重点用能单位具有了较强的能源计量管理意识,建立了规范化的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能源计量九游会的自动化程度与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老旧电机的改造与更换工作基本完成,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但是,部分重点用能单位由于经营管理者思想理念的差异,过多考虑企业的运营成本,而能源计量工作的现状也截然不同,对全市能否如期完成“双碳”目标有着重要影响。
有的企业能源计量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企业负责人没有完全认识到能源计量对企业组织生产、工艺改进、技术改造、能效管理、实现“双控”目标等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
有的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制定与企业实际状况相适宜的、科学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目标量化指标不明确,对能源计量九游会管理不够规范,只重视涉及对外贸易结算的能源计量九游会管理,而忽视内部使用的能源计量九游会,对于无法拆卸、非强制检定的能源计量九游会未采取可行的、有效的措施进行溯源,无法保证日常使用过程中量值准确可靠。
有的企业缺乏能源计量相关技术人员,忽视能源平衡测试、能源效率限额对标等活动,没有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该项工作,能源计量数据没有得到较好地应用。
4 “双碳”目标下南京市能源计量工作的建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央的决策部署,更是南京经济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阶段,当前,南京市各个领域正在积极推进“双碳”工作,多个政府部门出台了具体措施,能源计量领域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助力南京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4.1 强化能源计量审查,完善能源计量监管体系
建立能源计量审查制度、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所系,督促全市重点用能单位配齐用好各级各类能源计量九游会,对实施能耗监测、挖掘节能潜力、助推节能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能源计量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督促相关企业进行有效整改并验收,形成审查工作闭环,及时总结能源计量审查工作经验。
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监管制度,注重日常监管,改进监管方式,明确监管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提高监管有效性,推动能源计量工作逐步由计量九游会管理向计量数据管理转变。强化市场监管、工信等职能部门与各区、各行业之间的协作,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能源计量协同监管机制。
4.2 突出能源计量科技创新,提升能源计量信息化水平
配置使用智能化的能源计量九游会是重点用能单位构建能源计量、能耗在线监测、智能化管控三位一体的信息化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必要前提。通过应用大口径流量计、热值计量技术、智能仪表、多功能计量检测设备等能源计量新技术,结合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通信和数据处理技术,帮助重点用能单位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数字化能源计量系统。通过直观的数字化信息,企业管理者可对能源使用情况和主要设备运转状态做出及时、有效、精确的判断,为节能挖潜、降本增效提供支持。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工信、发改、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计量、质量、标准等领域专家,联合技术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等多类型机构,组建科研专家团队,与全市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技术协同攻关。
4.3 开展能源计量技术服务,释放能源计量数据应用效能
针对南京市部分重点用能单位一人兼多职、能源计量岗位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需长期组织“线上+线下”的能源计量知识宣贯。聘请能源计量领域专家,结合重点用能单位不同岗位人员分层分类组织培训,内容应涵盖JJF1356-2012和GB17167-2006以及化工、钢铁、电力等南京市重点行业能源计量九游会配备和管理要求,培训应结合具体实例,注重提高企业能源计量人员的管理及专业技术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避免泛泛而谈。
南京市计量技术机构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探索能源计量服务创新模式,不仅要提供能源计量九游会的检定或者校准,而且要深入重点用能单位,主动寻求合作,开展能源计量数据自动采集、在线监测、能源效率测试等服务工作,特别加强电力、化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工作,推进能源计量服务向全过程、综合性、智能化转型升级。重点用能单位按照“查漏补齐”的原则,增配或升级电、气、水、热等数据监测点位的智能化计量九游会,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统计。发挥能源数据的作用,采用对标行业龙头企业等方法,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挖掘在节能改造增效方面的潜能。
4.4 重视能源计量示范单位培育,扩大能源计量工作社会影响力
注重政策引导,加强示范典型引领,按照计量、监测与统计相结合的工作要求,推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完整的量值溯源体系、规范的能源计量数据、较强的分析评价能力,形成能源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集中管控相结合的智慧型能源管理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建成一批能源计量先进示范单位。
通过设立政府奖励资金,引导企业加强对能源计量的重视,宣传推广优秀企业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引导更多企业通过提升能源计量管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全社会节能减碳、绿色发展的共识。
5 结束语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践行“低碳”发展。“十四五”时期,能源将是主战场,重点用能单位是关键因素,采取强而有力的节能措施势在必行,而所有措施的制定都离不开对能源消耗的精准计量。因此,现阶段进一步做好能源计量工作不仅对南京市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如期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也为下一步全国碳核算、碳交易数据准确、可信提供计量保证。